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技术转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,对于昌平将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提案的缘起
作为一名科技企业代表,同时也是一名政协委员,我对科技领域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感知,也深感自己有责任发挥专业优势,积极建言献策,助力昌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2021年7月,我跟随区政协科技成果转化调研组,来到了一家位于生命园的生物医药企业调研。走进企业的研发中心,我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吸引:科研人员身着白大褂,专注地操作着精密仪器,空气中弥漫着科学探索的紧张与兴奋。
然而,随着调研的深入,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。通过调研我了解到,尽管研发团队实力雄厚,但高层次人才的流失问题却日益严峻。一位资深研究员无奈地说:“我们这里的科研环境虽好,但相比一线城市的其他区域,无论是生活配套还是政策支持,都显得有些不足,这让不少年轻人才望而却步”。随后,我参观了企业的实验室和中试车间,亲身感受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艰难过程。由于缺乏适配的“硬科技”成果转化空间,许多创新项目落地遭遇了瓶颈。特别是生物医药领域,对实验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,而现有的设施往往难以满足这些特殊需求。此后,我又专程拜访了沙河高教园的多位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,从他们口中得知,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畅。不少教授表示,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服务机构的缺失,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难以被企业及时了解和转化。这种“科研成果沉睡在实验室”的现象,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,也制约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。
在区内一家初创科技公司,我也发现这里虽然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意,但面对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种种困难,他们显得力不从心。公司负责人坦诚地说:“我们真的很需要专业的服务机构来帮助我们评估项目、对接资金和市场,但现在这样的机构太少了,我们感到十分迷茫。”
我深刻意识到,昌平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相互交织、互为因果的复杂系统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我决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感凝聚成一份提案,为昌平区的科技创新贡献一份力量。
二、提案的内容
经过认真梳理和反复思考,在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,我提交了《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昌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》,针对人才短缺、氛围不足、空间不匹配、服务缺失等四大问题,提出了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、统筹抓好空间资源供给、大力引进培育专业服务机构、着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在昌落地等解决建议。
三、提案的办理
提案提交立案后,立即受到昌平区政府及相关委办局的高度重视。他们表示,这份提案客观指出了当前我区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关键问题,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,为昌平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思路。区政府迅速成立了由科技、教育、人才、规划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,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会议,对提案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,提出了优化人才环境,加大引才力度等若干条相关政策措施,推动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。


昌平区开展多项活动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
在提案撰写、调研和办理协商中,我深刻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期待,也感受到了各相关部门对政协委员提案工作的重视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更加主动彰显委员担当,为昌平的科技创新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:北京昌平经济开发区:http://bj.taxs.vip/park/view.html?id=9789
来源:北京园区招商网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