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您好,这里是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局,您单位的行政处罚最短公示期为3个月,目前已满足修复条件并达到最短公示期,可申请终止公示……”近日,区内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有关负责人接到一通提醒电话。电话中,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信用修复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流程,针对企业当前存在的信用问题进行分析,并指导其通过合适途径进行修复,帮助企业早日摆脱信用困境。
据了解,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局、商务金融局、综合执法局联合推出的“信用修复一件事”改革取得显著成效,其中创新实施的信用修复全流程“四次提醒”服务已全面落地。该机制根据行政处罚最短公示期要求,分阶段通过短信、电话等方式,向企业推送修复条件、办理渠道,并跟踪修复进度,实现信用修复服务的精准推送和全程陪伴。
具体来说,首次提醒借助市级大数据平台完成失信信息汇聚,在企业收到处罚决定后第一时间推送信用修复提示,明确告知企业相关负责人修复条件、申请渠道和办理流程;二次提醒在行政处罚最短公示期届满前7日,通过短信进行提醒,重点重申修复时间及线上线下办理渠道;三次提醒针对最短公示期届满30日后仍未开展信用修复的企业,通过拨打电话的形式发起提醒服务,并通过人工答疑弥补传统短信提醒力度不足、反馈滞后等问题,确保企业清晰知晓后续流程;四次提醒出现在企业已完成信用修复业务后,修复部门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信用修复一件事”改革通过推动信用修复工作集成办理、创新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、强化数据分析与数字化运营等方式,实现了企业线下办理“只跑一窗”、办理时限压缩一半的显著成效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经开区已通过此项改革为近2400家企业减轻负担、增强信用,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轻装前行,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“我们想通过主动服务、精准指导切实解决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‘不知修复、不会修复’的难题,也同样想通过这一小小举措为经开区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‘添砖加瓦’。”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,经开区将继续深化信用修复服务机制,完善信用修复配套政策,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,让更多企业受益于信用修复改革带来的红利,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,共同推动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来源:北京园区招商网
展开